江西 ▏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印發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實施意見

? 行業知識 ????|???? ?2021-02-26 10:09
 
 
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和加快新型建筑
工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

全文發布

各設區市和省直管縣(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教育局、科技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稅務局、市場監管局,人民銀行省內各市中心支行、各直管縣(市)支行,各銀保監分局,贛江新區城鄉建設和交通局、經濟發展局、創新發展局、社會發展局、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局:
為貫徹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建市〔2020〕60號)、《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建標規〔2020〕8號)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贛府廳發〔2020〕34號)精神,充分發揮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加快建造方式轉變,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以鏈長制為抓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發展新型建筑工業化為載體,加快轉變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大力推行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實現工程建設高效益、高質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業化。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智能建造,以新型建筑工業化帶動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江西建造”品牌,實現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初步建立,建筑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政策體系和產業體系初步建立。推動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龍頭企業,引領并帶動廣大中小企業向智能建造轉型升級。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能源資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環境保護效應顯著。
到2035年,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顯著進展,智能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質大幅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整體優勢明顯增強,建筑工業化全面實現。
 
三、重點工作

(一)大力推進建造方式轉變。積極推行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相適應的精益化施工建造方式,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建立以標準部品為基礎的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生產體系,推廣應用鋼結構構件智能制造生產線和預制混凝土構件智能生產線。推動建造全過程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加快構建數字設計基礎平臺和集成系統,實現設計、工藝、制造協同。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系統性軟件與數據平臺、集成建造平臺。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建筑領域的融合應用,建立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開發面向建筑領域的應用程序。積極推行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工程總承包模式和建筑師負責制,鼓勵具有設計等資質的單位提供全過程咨詢服務。

 
(二)加強系統化集成設計。強化設計引領,通過數字化設計手段推進建筑、結構、設備管線、裝修等多專業一體化集成設計,提高建筑整體性,避免二次設計,確保設計深度符合生產和施工要求,發揮新型建筑工業化系統集成綜合優勢。優化項目前期技術策劃方案,統籌規劃設計、構件和部品部件生產運輸、施工安裝和運營維護管理。落實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標準化設計、工業化建造與建筑風貌有機統一的建筑設計要求,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在建筑設計方案審查階段,加強對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設計要求落實情況的論證,避免建筑風貌千篇一律。
 
(三)提升信息化技術水平。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筑工業化技術協同發展,在建造全過程加大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BIM等新技術的集成與創新應用。推動傳感器網絡、低功耗廣域網、5G、邊緣計算、射頻識別(RFID)及二維碼識別等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工地、監控管理、節能減排和智能建筑中的集成應用。以企業資源計劃(ERP)平臺為基礎,進一步推動向生產管理子系統的延伸,提升數據資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務能力,實現工廠生產的信息化管理。
 
(四)加強科學技術創新。加強技術攻關,推動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轉移擴散和商業化應用,加快突破部品部件現代工藝制造、智能控制和優化、新型傳感感知、工程質量與安全檢測監測、數據采集與分析、故障診斷與維護、專用軟件等一批核心技術。加大鋼結構住宅在圍護體系、材料性能、連接工藝等方面的聯合攻關,加快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灌漿質量檢測和高效連接技術研發。探索具備人機協調、自然交互、自主學習功能的建筑機器人和智能控制造樓機等一體化施工設備的研發,推動在材料配送、鋼筋加工、噴涂、鋪貼地磚、安裝隔墻板、高空焊接、外腳手架、內支模架等現場施工環節的應用,提升現場施工工業化水平。
 
(五)推進先進智能裝備應用。大力推進先進制造設備、智能設備及智慧工地相關裝備的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提升各類施工機具的性能和效率,提高機械化施工程度。加快部品部件生產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智能化裝備和建筑機器人,實現少人甚至無人工廠。加快人機智能交互、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術和智能裝備的應用。以鋼筋下料及制作安裝、模具安拆、混凝土澆筑、鋼構件下料焊接及安裝、隔墻板和集成廚衛加工等工廠生產關鍵工藝環節為重點,推進工藝流程數字化和建筑機器人應用,全面提升施工質量和效益。
 
(六)積極推行綠色建造。發展安全健康、環境友好、性能優良的新型建材。推動綠色建材認證和推廣應用,推動裝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率先采用綠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通過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實行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綠色建造,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核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推動智能光伏應用示范,促進與建筑相結合的光伏發電系統應用。推動建立建筑業綠色供應鏈,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研發推廣,實行建筑垃圾集中處理和分級利用,推行循環生產方式,提高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水平。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提高能效水平,促進建筑業綠色改造升級。
 
(七)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培育具有智能建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統籌建造活動全產業鏈,推動企業以多種形式緊密合作、協同創新,逐步形成以工程總承包企業為核心、相關領先企業深度參與的開放型產業體系。鼓勵企業建立工程總承包項目多方協同智能建造工作平臺,強化智能建造上下游協同工作,形成涵蓋設計、生產、施工、技術服務的產業鏈。引導大型總承包企業采購平臺向行業電子商務平臺轉型,實現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互聯互通,提高供應鏈協同水平和建筑行業全產業鏈資源配置效率。
 
(八)創新組織監管模式。探索適用于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新型組織方式、流程和管理模式。推動各地加快研發適用于政府服務和決策的信息系統,探索建立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市場監管的機制,完善數字化成果交付、審查和存檔管理體系。通過融合遙感信息、城市多維地理信息、建筑及地上地下設施的BIM、城市感知信息、智慧工地等多源信息,探索建立表達和管理城市三維空間全要素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發展可穿戴設備,提高建筑工人健康及安全監測能力,提高施工現場精細化管理水平、公共服務能力和監管效率。
 
(九)開放拓展應用場景。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在裝配式建筑工廠打造“機器代人”應用場景,推動建立一批智能建造基地,培育一批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基地。以學校、醫院、辦公樓、酒店、住宅等為重點,強化完善設計選型標準,實施建筑平面、立面、構件和部品部件、接口標準化設計,推廣少規格、多組合設計方法。圍繞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開展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行業應用標準研究,構建先進適用的智能建造及建筑工業化標準體系。
 
(十)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加強智能建造及建筑工業化應用場景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重大產品集成創新和示范應用。加大重點項目以及大型項目的應用推廣力度,拓寬各類技術的應用范圍,初步形成集研發設計、數據訓練、中試應用、科技金融于一體的綜合應用模式。梳理已經成熟應用的智能建造相關技術,定期發布成熟技術目錄,并在基礎條件較好、需求迫切的地區,率先推廣應用。
 
(十一)健全工程計價體系。大力推進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發展配套需求的技術標準建設,建立科學的市場化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完善現有的工程計價依據和規則。要積極做好相關工程造價指數、指標和計價材料、部品部件價格信息的采集、審核和及時發布工作,為工程計價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和支撐作用,確保全省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發展工作行穩致遠。
 
(十二)完善工程招投標辦法。對采用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施工的工程項目,視為技術復雜、專業性強的特殊工程項目,按規定核準招標方式。推行建筑工程總承包的發包方式,實行綜合評估法招標的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施工的工程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誠信評價得分高的企業。
 
(十三)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創新完善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相適應的工程建設全過程監管機制,建立健全部品部件生產、檢驗檢測、裝配施工及驗收的全過程質量追溯保證體系。落實建筑項目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生產和監理等各方主體質量安全責任及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提升部品部件的施工質量和整體安全性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推進智能建造,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提升工程建造水平,是促進建筑業與信息化、工業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各地要充分認識智能建造,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意義,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建立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定期研究解決推動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及實施路徑,確保目標完成和任務落地。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地要進一步研究細化支持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政策措施,加大對智能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基礎軟硬件開發、智能系統和設備研制、項目應用示范等的支持力度。在項目的立項、審批、管理各環節明確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的鼓勵性措施,可參照重點工程報建流程納入工程審批綠色通道。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支持智能建造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按規定享受相關優惠政策,企業購置使用智能建造重大技術裝備可按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進口稅收優惠等政策。積極探索多元化綠色金融支持方式,對達到綠色建筑星級標準的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給予綠色金融支持。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開辟綠色通道、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三)強化隊伍建設。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相關企業開展校企合作,開設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相關課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弘揚工匠精神,培養一批領軍人才、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產業工人隊伍。完善建筑業從業人員技能水平評價體系,促進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融通銜接。鼓勵企業建立智能建造研發中心和實訓基地,加大建筑機器人研發應用,有效替代人工,進行安全、高效、精確的建筑部品部件生產和施工作業,為智能建造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保障。
 
(四)建立評估機制。積極探索區域性新型建筑工業化系統評價,適時對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相關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重點評估智能建造發展目標落實與完成情況、產業發展情況、政策出臺情況、標準規范編制情況等,及時總結有關經驗做法,并通報評估結果。對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取得突出成效的企業,在評選杜鵑花獎、省優良工程、標準示范工地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
 
(五)組織宣傳推廣。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對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的宣傳和科普力度。通過示范項目現場會,會議會展、專題報道等形式,開展全面、深入、系統的宣傳,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加強地區交流,推進開放合作,營造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江西省發展改革委
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西省教育廳
江西省科學技術廳   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江西省自然資源廳      江西省生態環境廳
江西省交通運輸廳       江西省水利廳
江西省稅務局        江西省市場監管局
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  江西銀保監局
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公司  民航江西監管局
2021年2月2日
 
      微信搜索:“睿婕輕鋼別墅
      500套高端別墅模板任你選!
      或者搜索微信號:rjbieshu